菁英獎|入選

臺灣北部鰻苗多樣性研究

林晏廷
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共同發表人:韓玉山、林鈺翔

摘要

在本研究中,主要針對全臺灣最大之鰻苗捕撈地–宜蘭,進行每二週一次的鰻苗採樣調查。在調查結果中,新記錄了兩種臺灣未曾出現過的熱帶鰻苗–內唇鰻 (Anguilla interioris)及婆羅洲鰻 (A. boreneensis)。並且亦於鰻苗捕撈混獲之魚種中發現並發表了一種新種蛇鰻,臺灣鬚蛇鰻 (Cirrhimuraena taiwanensis)。另外也同時於魚市場採樣中額外記錄到西太平洋首次成熟金頭鯛於臺灣海域之入侵記錄。

方法與執行步驟

臺灣身為東亞鰻苗洄游的第一站,了解臺灣鰻鱺屬物種之數量,有望為未來臺灣之鰻苗遷徙、東亞鰻魚資源保護政策提供新的科學依據。本研究透過10年 (2013–2023) 於蘭陽溪口之長期以定置網進行兩週一次之鰻苗調查,並透過形態特徵(鰭差比、齒溝等)以及基因定序等進行種類鑒定,對洄游至臺灣之鰻鱺屬魚種的多樣性進行全面評估。除了針對鰻苗進行分類外,也會針對訂製網混獲之其鰻形目魚種進行鑑定,期望提升臺灣對鰻形目魚類多樣性之了解。

創新作為與跨域合作

本研究透過2013–2023年於蘭陽溪口進行之長期連續鰻苗調查,全面評估洄游至臺灣鰻苗之多樣性,並首度記錄兩種原分布於呂宋島以南之熱帶鰻。本研究結果不僅擴增臺灣鰻鱺屬物種紀錄,也強化臺灣作為東亞鰻苗洄游第一站之地位,為未來鰻苗洄游、資源保護政策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期間並發現新種臺灣鬚蛇鰻及首次於西太平洋記錄之入侵魚種金頭鯛,顯示蘭陽溪口在鰻形目及魚類多樣性研究上的重要性,並為未來資源保育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預期成果與貢獻

本研究將台灣記錄的鰻鱺屬魚種從5種擴增到7種,新記錄了兩種熱帶鰻,內唇鰻與婆羅洲鰻及新描述臺灣鬚蛇鰻新種,對於了解臺灣鰻魚的多樣性與分布具有重要意義。結果顯示這兩種熱帶鰻可能是透過民答那峨洋流接續黑潮從原棲地呂宋島漂送至臺灣,為理解東亞鰻鱺屬物種洄游生態提供新的觀點。另本研究之魚市場採樣中,額外記錄到一對性成熟之金頭鯛在北臺灣海域之首次入侵記錄,此種魚類已經在東太平洋造成嚴重生態威脅,需密切關注。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