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獎|得獎

昆蟲學系標本展示室「蟲見」翻新計畫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環境教育展解說隊

摘要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標本展示室自1995年開展以來,便肩負著重要的環境教育使命,至今已累積三十年的深厚歷史 。它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殿堂,更是大眾接觸自然科學的橋樑,每年平均吸引超過千人參與 。我們的服務對象橫跨了從一歲半的幼兒到八十歲的長者,並接待來自日本姊妹校、韓國農村振興廳等國內外學者與政府官員 。作為一個採預約制的展廳,我們堅持為每一場參訪提供專業解說員服務,確保參觀品質與深度 。
本次「蟲見」翻新計畫,以「顏色」作為核心主題 。名稱「蟲見」蘊含著雙重意涵:它既代表著「昆蟲所見」,也利用「見」的古代意涵「現」,傳達「昆蟲的被看見」 。我們希望藉此引導參觀者跳脫人類中心視角,以昆蟲的眼睛重新看見昆蟲,並從中獲得洞察,進而重新認識我們所處的繽紛世界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的翻新,更是一次鼓勵觀看者進行跨物種同理與視角轉換的深刻體驗。

方法與執行步驟

確保展覽能滿足從學齡前兒童到研究學者等多元客群的需求,我們以「顏色」為核心,設計了一條由淺入深、視覺與知識並重的參觀動線 。
  1. 打破既定視角:展覽從一個「顯而易見」的顏色主題切入,透過色盲可見的彩蛋設計在內的一連串辯證,讓一般色覺者意識到「你看見的並不理所當然」 。挑戰參觀者對視覺的固有認知,為後續的視角轉換奠定基礎。
  2. 進入昆蟲世界:我們將展示昆蟲如何感知世界,從花朵在昆蟲眼中的紫外線圖案,到天空在牠們眼中的偏振光,再到蜘蛛網的特殊反光,這些畫面與人類所見有著天壤之別 。透過具體的視覺呈現,讓參觀者直觀地感受到不同物種的視覺差異。
  3. 色彩的奧秘:展覽將深入淺出地介紹昆蟲體色的來源,如物理結構呈色與化學色素呈色 。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實則是昆蟲生存、求偶、與天敵對抗的關鍵。我們將透過豐富的實例,讓「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樣」的觀念,轉化為對生物多樣性的深刻理解 。

這場展覽遠不只是一個昆蟲標本展 。它是以昆蟲為引,融合物理、化學、生態、演化、生理等多學科知識,最終回歸到「尊重差異」與「視角轉換」的哲學討論,所提出的一場深度社會倡議 。邀請您共赴這場重現世界的精彩旅程,並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啟發。

創新作為與跨域合作

「蟲見」從色盲體驗出發,逐步引導觀眾認識不同昆蟲的視覺世界,並深入淺出地介紹昆蟲體色的來源,展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透過探索昆蟲的物理呈色與化學呈色機制,本展不僅揭示了昆蟲行為與生存策略的奧秘,更引導觀眾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視角與可能性。讓觀眾親身體驗昆蟲及其天敵如何看世界與彼此,從昆蟲視角重新認識世界的多樣性。讓觀眾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對世界產生更加寬廣的理解。

預期成果與貢獻

昆蟲標本展示室於1995年開展起,就有對外的導覽解說之服務,已有30年歷史,平均每年約1,011人參與。參訪客群更包含日本姊妹校、日本農推中心、韓國農村振興廳、東南亞交換生、印尼學者,亦有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分署與台灣電力公司之參訪。年齡層包括一歲半幼兒至八十歲長者。翻新後估計將有更多民眾參與,以昆蟲顏色延伸至多樣性、色盲與視角不同等議題,讓不同年齡層之觀眾皆能從展場中得到自己的體悟。

團隊名單

陳劼彤 昆蟲學系/負責人、學術組長/與預約團體連絡、排班表、招新、解說員訓練、展場更新之展板與展示設計、廠商對接、解說社團人員
王遠騰 昆蟲學系/標本組長/標本收藏室管理、標本維護與更新、解說社團人員羅欣怡 昆蟲學系/學術組員/展場更新之展板與展示設計、解說社團人員
邱子恩 昆蟲學系/學術組員/展場更新之展板與展示設計、解說社團人員
劉芳庭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社團人員
李宛眞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社團人員
林虞宸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社團人員
王勁程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社團人員
譚秉宸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社團人員
劉浩雲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社團人員
曾和謙 昆蟲學系/解說員/解說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