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獎|得獎

手作一條永續之路 2024-25 手作步道計劃

國立臺灣大學 山徑行動社

摘要

本計畫延續臺大山徑行動社累積多年的實務行動與場域經營經驗,融合自然工法、跨域協力與青年參與,於都市(文山森林公園)與高山(臺大梅峰山地實驗農場)推動棲地修復與生態教育。藉由講座、導覽訓練、實作等歷程,引導參與者觀察自然、學習工法、理解環境議題並落實於行動中。幹部於學期間帶領健行導覽,並設計作業推動群眾參與,深化土地認同與生物多樣性意識。團隊透過模組化籌備與共筆機制建立知識傳承,亦與國家綠道及國際組織合作拓展視野。成果榮獲2025台積電生物多樣性《新秀獎》肯定,展現大學生於USR與SDGs實踐上的主動性與潛能。

方法與執行步驟

計畫依實施脈絡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透過講座與郊山健行,引導參與者觀察自然、理解環境議題並建立永續觀念。第二階段於鄰近都市生活圈的文山森林公園實地實作,學習坡面整理、洩水工法與棲地觀察,建立實務經驗。第三階段則在臺大梅峰山地實驗農場進行進階整修作業,採就地取材方式構築柳杉階梯、橫木護坡與石階,兼顧生態工法與使用安全,並引導參與者從實作過程中觀察地景變化與棲地互動。學期間,幹部接受導覽與協作訓練,帶領健行並設計導覽作業,推動群眾認識原生環境與物種。歷程以共筆平台記錄施工細節與學習反思,落實學生自主行動、知識轉譯與公民參與。

創新作為與跨域合作

本案整合學生社團、NGO、地方工作站與大學資源,建構以學生為核心之跨域實踐網絡。各項活動資訊皆為雙語設計,召集校內不同科系成員共同籌劃與參與,鼓勵青年走入大自然,從使用者轉化為貢獻者。透過模組化籌備流程與幹部制度推動任務分工與經驗累積。幹部於學期間帶隊導覽並參與觀摩國家綠道、國際步道組織,拓展視野並引入他山之石。團隊開發導覽教材與知識平台,累積可轉化為課程與教案之實務素材,回應生物多樣性教育需求。

預期成果與貢獻

完成步道整修共60公尺、超過50階階梯與12公尺橫木護坡,改善水文條件並減少人為干擾,有助苔蘚、蕨類、昆蟲等棲地保全。超過300人次參與施工與導覽推廣,提升社會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與支持。內容呼應30x30生物多樣性目標,具體貢獻包括:行動目標1「綜合空間規劃」—以步道修復避免高生物多樣性區域受干擾;行動目標4「受脅物種管理」—採用自然工法減少對原生物種干擾;行動目標7與8—無水泥工法與適當排水設計降低污染與氣候風險;行動目標11—強化水土保持以增益生態系服務功能。成果獲台積電《新秀獎》肯定,展現青年保育行動之潛力與連結全球永續目標的可能性。

團隊名單

林彩禎 生工二/社長/社團事務總理(說明會、期末社員大會)、社團一般行政、場地登記與申請文件(含智庫沙龍)、活動登記及申請社團人員
張裴軒 會計三/助教/服學課程規劃、服學相關行政、服學出隊跟隊社團人員
吳瑋庭 農藝二/玉山負責人/統籌玉山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社團人員
傅道正 大氣六/活動 /監督所有活動進度、籌備兩天一夜活動社團人員
蔡松益 心理四/活動/監督所有活動進度、籌備兩天一夜活動社團人員
鄭壹謙 法律二/導覽/健行期間導覽人員社團人員
黃仁輔 地理二 /製圖/ 宣傳圖製作、粉專管理社團人員
彭雨皓 歷史三/ 文書 /撰寫活動文案、協助社長處理行政事務社團人員
鍾幸芸 會計三 /總務 /經費統籌規劃、社團帳戶管理、社團財產管理、經手社團收支、記帳、報帳社團人員
陳庠宇 物理四 /梅峰負責人 /統籌梅峰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社團人員
蘇心吾 大氣二 /空拍機負責人/ 保管、飛行空拍機

top TOP